欧宝信息-冲刺第三轮双一流! 南工、广工、昆工、浙理工、浙工大谁有望入选
你的位置:欧宝信息 > 新闻动态 > 冲刺第三轮双一流! 南工、广工、昆工、浙理工、浙工大谁有望入选
冲刺第三轮双一流! 南工、广工、昆工、浙理工、浙工大谁有望入选
发布日期:2025-09-07 16:17     点击次数:150

根据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大学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第三轮双一流大学评选时间将在2026年进行,评选结果预计在2027年公布。

与首轮评选看重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第二轮强调“三大一基”(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加博士点相比,第三轮评选预计将更加注重学科实力、科研贡献和区域平衡三大核心指标。

学科实力要求申请学科进入全国前2%(相当于A类学科)或前7%(相当于B+学科),或者拥有ESI全球前1‰学科,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

科研转化能力的权重预计将占到40%,重点考察技术交易额、专利转化率和产业贡献度。

区域平衡政策将向中西部高校倾斜,比例预计提升15%。

下面这五所理工类院校,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你觉得谁最有望入选呢?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浙江工业大学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领域全力以赴,积极朝着 “双一流” 目标迈进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该校发展,在 “双一流196工程” 中,明确提出浙工大要进入全国一流行列的目标 。

大项目方面,2024年,学校在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持续推进,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路径,为化工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方案 。

大平台建设成果突出,由浙工大牵头的绿色化学合成与转化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于近期获批 。该实验室聚焦绿色化学合成与转化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致力于打造成为引领我国绿色化工发展的重要科研平台。

在大成果维度,浙江工业大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4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浙江省属高校首次获此殊荣 。此成果源于学校与企业联合攻关的 “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在水处理领域实现了技术革新,对解决我国水资源处理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极大提升了学校在化工领域的影响力。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该校乔旭教授团队开发的“嵌入临氧裂解过程的‘三废’治理与化学品生产耦合关键技术”解决了化工行业污染治理效果差、过程集成度弱和资源利用率低三大痛点。

该项目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裂解和气态有机小分子深度氧化的耦合反应机理,通过临氧裂解热量传递过程的调控实现系统自热平衡。团队创新性提出了净化新概念,使大分子在氧气作用下裂解生成小分子,再深度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废水废气废渣近零排放。

这项技术已经转化为实际应用,处理后的尾气排放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低于10mg/m³,废水化学需氧量低于40mg/L,远低于国家和地方排放限值。近两年内,该成果应用企业取得了新增销售额20.57亿元、新增利润2.83亿元的经济效益。

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在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是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该校拥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广东工业大学为依托建设单位。

该实验室由陈新教授领导,专注于高密度器件智能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2021年,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集成项目“高密度器件智能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资助。

2024年,团队又获得了“高性能零件声制造的精度与性能精准调控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延续资助。

陈新教授团队完成的“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体现了学校在精密制造领域的强大研发能力。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

昆明理工大学在冶金工程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显著的科研成果。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云南省第一家单独依托高校建设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由王华教授任主任,聘请中国工程院孙传尧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在2021年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预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实验室批准以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团队开发的“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稀贵金属技术及应用”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已应用于中国五矿、中铝、宝武、中核、金川等国内骨干企业,并转让出口至俄罗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赞比亚等国家,年产值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浙江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科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学校的前身蚕学馆建校时,便以桑蚕、丝绸相关领域为根基,历经多年发展,已然构建起以纺织为核心,辐射机械、材料、服装、设计等多领域的学科生态 。

在大项目承接方面,浙江理工大学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项目为例,这是由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相关研发成果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于2022年由绍兴市柯桥区政府和浙江理工大学牵头共建,是浙江省首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 。目前中心已累计牵头开展160余项硬核科技项目的攻关工作,与百余家纺织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吸引了7.3万余名工程师参与,为近2000家企业提供了服务。

凌荣根教授研发的抗起毛起球的聚酯纤维技术攻克了世界纺织材料难题,预计在未来5年内能够实现千亿元的产值。这一技术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在过去数月,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的实验室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前来洽谈合作,预计在未来5年内能够实现千亿元的产值 。



相关资讯